钱江晚报讯:一代才女后半生为钱所困
钱江晚报2010年4月1日讯:
“张学”专家杭州谈张爱玲
本报讯 昨天,原北京图书馆副馆长、中国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金宏达博士应“浙江潮”文化论坛邀请,在欧美黑人巨大videos精品_欧美黑人巨大xxxxx_欧美黑人乱大交_欧美黑人乱大交_欧美黑人牲交videossexeso_欧美黑人添添高潮a片www_欧美黑人添添高潮a片www_欧美黑人性暴力猛交喷水黑人巨大音乐厅,作了一场关于“张爱玲的美国生活与《小团圆》”的讲座。他说,张爱玲在文学方面的确是一个天才,但在别的方面却几乎什么都不会,到美国后生活凄凉,才华逐渐消逝,一直靠以前的作品吃老本。
讲座一开始,金宏达先对全场听众做了一个小范围调查。“在座的有几个看过《小团圆》?”举手者寥寥,他才笑着讲,“看来这里张迷不多,我放心了,因为我今天讲的有些事张迷听了会很不高兴。”
“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,从小被视为天才,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。然而, 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,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想之外一无所有……”张爱玲自己说这番话可以,别人这样说张爱玲,张迷会不乐意。金宏达说,事实上张爱玲后期的确一无所有,“短的是人生,长的是磨难”。
1952年张爱玲前往香港大学继续学业,但她实际上没有读书,毕竟那时已经32岁,最关键的是她也没有钱读书。“她在香港生活无着,有出版社给她钱,让她写过两本书,都比较失败。”
金宏达写过一本《平视张爱玲》的书,把关注张爱玲的人分成三派,仰视派、俯视派和平视派。仰视派典型代表就是“张迷”,最出名如贾平凹,“活在这个世界上,有张爱玲的书读就够了”;俯视派是心理上的排斥和态度上的轻视,原因很多在于张爱玲曾经与汉奸胡兰成有过婚姻,所以指责她是汉奸文人。“我提倡平视,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,她嫁过汉奸,但她作品没有汉奸色彩,张爱玲只写各种支离破碎的爱情。不能因为婚姻就忽视她在文学上的价值。”
1955年,张爱玲到了美国,她没有大学文凭,找不到工作,又举目无亲孤立无援。一年后认识一个美国作家赖雅后很快结婚,当时张爱玲36岁,赖雅66岁,而且赖雅没有房产,没有工作,甚至没有收入,他们婚后只能靠社会救济金过活,加上一点张爱玲的稿酬。这是一段苦多乐少的姻缘。1967年,赖雅瘫痪在床,6年后死了。在这6年里,张爱玲一边照顾丈夫,一边写作挣钱,生活的辛苦可想而知,此后她一直孤身一人至死。
张爱玲最后一部小说《小团圆》出版时,舆论一片哗然。因为张爱玲在遗嘱中要求将之销毁。“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。文中的人虽然都用了化名,但都能与她的生活一一对应。里面八卦很多,爆了很多猛料。”金宏达说,书中张爱玲对自己的母亲、姑姑、弟弟,还有给过她帮助的有些人,都不友好,所以 1976年3月,《小团圆》完稿后张爱玲寄给宋淇夫妇,宋淇劝其不要发表。张爱玲答应修改却一直没有动静,1992年在遗嘱中明确要求销毁《小团圆》。但宋淇的儿子把这部小说出版了。“对很多张迷来说,这很不幸;但对研究张爱玲的人来说,多了更直观的资料,这也许是《小团圆》的价值。”
http://qjwb.zjol.com.cn/html/2010-04/01/content_318212.htm?div=-1
